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一)
2019.03.08
药酒是中医药常用剂型——酒剂的别称,在数千年的 中医药史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医,源于酒。先民以酒为药,医病驱邪。《黄帝内经》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酸醴者(注:五谷酿成的酒,汤液色清味淡,醪醴稠浊味甘),以为备耳……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酒,百药之长。《说文》云: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中药与酒融为一体,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
自汉代以来,人们有了端午饮雄黄酒、重阳饮菊花酒,中秋饮桂花酒、春节饮屠苏酒的习俗。医家的重视,也使得药酒成为了中药方剂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密要》《圣济总录》《丹溪心法》《普济方》《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历代著名中医典籍中, 都有药酒临床验方和理论的记载。
药酒的发展伴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亦如汤剂、丸剂一样是中医药物剂型的一种;其制备和应用,也是遵守了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人们应该注意的是,药酒也是药,不同的药物配伍适应不同的病症,也有寒热温凉的偏性,应该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所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使用,不可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