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鸿茅 源远流长(一)
2019.04.18
从创始之初到今天,鸿茅药酒已经走过了四个世纪,古方古法一脉相传。以其"组方庞大、用药道地、工艺精湛、功效独特"的优秀品质,成为了中医药酒的百年经典。二百八十多年以来,鸿茅药酒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香飘华夏,畅销不衰,保持着强大的产品生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称得上是代表内蒙古民族医药企业和内蒙古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乾隆四年 鸿茅始创
清朝乾隆初年,察哈尔右翼镶蓝旗的察罕营(今凉城县厂汉营),与杀虎口长城一墙之隔,这里已是"走西口”商路上的一个繁华集镇。往来晋商的驼队、草原垦荒的农户大军,清晨从山西右玉北出长城,一路跋涉,傍晚刚好走到了厂汉营。
这一天,一位来自山西榆次的中医大夫,来到了厂汉营。这位被人们尊称为“王大先生"的郎中,已在包头、张家口一带行医多年,是许多蒙古族牧民和汉族百姓心目中的名医。王先生已年过半百,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一处理想的地方停留下来,开馆坐堂,继续自己治病救人的事业。
王先生本名王吉天,是山西榆次王家堡人,祖上数代行医,在当地扶危济困颇得赞誉。榆次南接太古县,是晋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山西就是名医辈出,在明清宫廷御医当中,将近有一半来自晋中太古, 因此有“天下名医出太古”之说。王家能在晋中这个名医辈出的地方世代行医,一定是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医学造诣。
从马头山到双京古城、再到岱海之滨、蛮汉山。走西口年代初期的宁远(凉城),已经陆陆续续有很多山西来的农户在这里开荒垦田。厂汉营的叫法来自蒙语“察罕”,早在康熙年间,这里便形成了旅蒙商互市交易的市集。康熙十年(1671年)后,口外始行开垦,厂汉营聚居的内地民众日益增多,大小字号、买卖商铺林立。
王先生来到厂汉营后, 见这古镇人商两旺, 于是决定暂留在这里行医治病。一天,王吉天在镇上行医时,偶然遇到一位在草原上行医的草原上有名的蒙医喇嘛。这位蒙医同行告诉王先生,在马头山和蛮汉山一带的山区,盛产一百几十种中药和蒙药常用的药材,而且药效特别好。王吉天于是便跟随这位蒙医踏访山林,一面采草寻药,一面交流医术,探讨研究中蒙药结合治疗草原常见的风寒湿痹等疑难杂症的方法。
之后,王吉天便正式在厂汉营这块他心目中的“宝地”定居下来,并开了一家名为“崇德堂”的诊所,后来又雇人开荒种田,开设粮坊和酒坊。王吉天医道精湛,医德又好,不分贫富,不摆架子,只一心为人医病。于是,大家都尊敬地叫他“王先生”“王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