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蒙)-非经营性-2019-0006
消费提醒:请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禁忌等内容、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将药品置于儿童无法触及位置。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
鸿茅药酒

坚守传承,匠心酿就好药酒(一)

2019.05.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新时代下的文化自信,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 年 11 月,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传统医药类项目。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哪些条件?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条件十分严格:

 

1、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2、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4、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5、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6、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鸿茅药酒古方古法传袭至今已有近三百年。自乾隆四年始创,鸿茅药酒下料配方一直世代单传,秘不外宣。其制法选用人参、熟地、黄芪、肉桂、沉香、荜茇、红花、山茱萸、肉苁蓉等 67 味上等药材,加白酒、赤糖、冰糖等辅料,经“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等八步 69 道工序精心配制。其精妙的 67 味组方配伍,步步相扣的严谨系统工艺,既蕴含了中医药文化的“修合之道”,又体现了百年鸿茅“良药济世、精工取繁”的传世文化理念。

 

鸿茅药酒以传统中医的“大方复治法”为组方原则,针对风寒湿痹证的复杂病因病机,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气活血、舒筋通络、健脾温肾数法并用,综合调理,药借酒力,酒助药势,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鼎合”为核心的八步古法,是清代新兴的“热浸法”药酒配制工艺的代表,一改“冷浸”和“发酵”旧法在药效和口感上的不足。一丝不苟的选药、炮制、配比规范,精湛的工艺技法,深谙自然之道的“泉浸”“地养”过程,使鸿茅药酒最终达到阴阳调和、众药归一的上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