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蒙)-非经营性-2019-0006
消费提醒:请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禁忌等内容、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将药品置于儿童无法触及位置。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
鸿茅药酒

“春捂秋冻”真的是必须遵循的法则吗?

2019.10.10

最近,很多朋友开始喉咙干痒、咳嗽,还有些人则是在换季时患上了感冒。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那么,秋天里如何保养身体成了大家最近最为关注的话题。谁不知道“春捂秋冻”、“贴秋膘”呢?可这样的方式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秋天的气候有哪些特点?

立秋之后,真正的秋天还没到来,这时夏天的余热未消,早晚凉爽,中午却是像夏季一样酷暑,昼夜温差非常大。此外,夏季十分炎热,人就会大量出汗,出汗伤津,所以经过夏天之后,身体的损伤非常大,同时身体各组织都感觉水分不足,从而导致“秋燥”。

“秋冻”要适当,这几个部位要保暖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是说春天里棉衣要晚点脱掉,以免受凉生病,秋天则正好相反,要晚点穿上厚衣服,多经受一些寒冷,才能提高免疫力,迎接冬日严寒。老话虽在理,却要因人而异。

年轻人血气方刚,自然对外界寒冷的抵御能力比较强,可以“冻一冻”,但是老人可就另当别论了,老年人本来肾阳衰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还有一些慢性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哮喘的患者,风寒很容易在这时候趁虚而入,引起疾病发作,要警惕起来!

就算是要“秋冻”,这4个部位也要保暖:一个是腹部,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有胃病史的人一定要做好腹部保暖,如果是女性还容易诱发痛经、月经不调等等症状。第二是双脚,脚部汇集全身经脉,相信大家也都有脚冷便全身都冷的经历。第三是颈部,颈部如果受凉,一方面可能引发肺部症状的感冒,另一方面颈部血管收缩也不利于大脑供血。最后一个部位是肩部,肩关节和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天干物燥,秋季补水很重要

燥是秋季的主气,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被秋天的“燥气”所伤,进补的时候要润补,即养阴、生津、补肺润燥,要多吃芝麻、蜂蜜、水果这些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比如梨,可以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另外,秋季在熬汤、熬粥的时候加入梨、萝卜、芝麻等食物,也能有很好的益肺润燥的效用。

除了饮食,皮肤的补水也很重要,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们,今天就给你们支支招。除了日常护理,夜晚可以在脸上涂一层厚厚的面霜,别像浇花一样,把水直接洒在脸上,因为爽肤水和精华需要用乳液和面霜才能锁得住,否则爽肤水干了之后会感觉更加干燥紧绷。此外,每天喝够1500毫升的水是很必要的,如果天气热出汗多,还要再加量哦!

秋季进补有哪些要注意的?

都说秋季要“贴秋膘”,其实和“秋冻”一样要因人而异。秋天我们应当吃一些高质量蛋白质,所以肉类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是脂肪肝的患者,就要少摄入脂肪高的肉类,更要少摄入一些甜食。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不同的体质要用不同的进补方式,对于气虚的人,以补气为主,可用羊肉搭配黄芪、党参等进补。对于阳虚的人,以补阳为主,可在炖制羊肉时,加入适量鹿茸、人参等。而血虚的人,可加入适量补气补血的食材、药材。总之,秋季养生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养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