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鸿茅药酒真相直击:产品销量回升的背后 是谁在提振市场信心?(一)
2018.09.28
过去,曾子在费这个地方。费当地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
有一个人跑来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参杀人了。”
曾母边织布边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
过一会,又有一个人来告诉曾母:“曾参杀人了。”
曾母依旧照常织布。
又过了一会,再来一个人告诉曾母:“曾参杀人啦。”
曾母害怕了,放下织布梭子跳墙逃跑了。
这就是“曾子杀人”的故事。曾子是有名的贤人、君子,怎么会杀人呢?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谣言传来,就连最了解曾子品行的曾母也相信了。
企业深知谣言的厉害,所以大多非常爱惜自己的声誉,甚至为了维护企业品牌,做出有些头脑发热的事情。
鸿茅国药就是如此,发生在4月份的“鸿茅药酒事件”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发热举动。但如果放任不管呢?或许就像同样发生在4月份的“伊利谣言事件”一样,流言横飞,市值蒸发,最终还是选择诉诸警方。
流言是会杀人的,同样,也会杀死一个企业。大众被流言裹挟,难免失去判断力,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努力都有可能枉费精力,唯有寄托于产品本身会说话。
药酒百年传承
古语有云:“酒为百药之长”。医的繁体字“醫”,便是从“酉”(酒),由酒能治病演化而来。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对酒的医学功能论之颇详。如“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谴助兴”。
药酒作为酒剂中药,则在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治疗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同样列举了200多个药酒方。如当归酒可以“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可以“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乾隆四年,他在经典古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诊脉开方心得,采67味道地药材,入酒调制,创出能治风寒湿痹、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气血亏虚等多种病症的“鸿茅药酒”,传承至今将近三百年。
当鲍洪升2006年接手鸿茅药酒时,这家老字号企业已经停产两年半了,只剩下一栋办公楼和几间破旧的厂房。
鲍洪升带领团队着手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组改建,建设新的仓库、厂房、GMP车间,、自动化酿酒车间、智能化自动化消防设施等等,让鸿茅药酒这个百年品牌重新恢复了生机。
为了跟紧时代的脚步,鸿茅国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将“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 非遗八步古法融合于以现代制药工艺流程之中。
比如“炮制”,遵循的标准是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正是在这一步,附子、半夏、天南星等毒性中药被规范炮制成无毒药材,为治病所用。
而“鼎合”之热浸合药,在古法中是八步之首。如今则被“热回流提取”现代工艺取代。具体步骤是:将白酒加入提取罐,然后再依次投入赤砂糖、单晶体冰糖、红曲、砂仁等64味药材粗粉、豹骨胶,开启蒸汽升温煮沸后,打入中转罐冷却,再打入药液储罐中,并记录,计算收率。
也就是鼎合这一步,豹骨这味药材被加入其中。而此前,铑君在鸿茅药酒采访时看到,豹骨、人工麝香等原料,均被妥善冷藏于鸿茅国药贵细药材库中。
鸿茅药酒舆论风波发生后,内蒙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核实豹骨的增值税发票、出入库台账、批生产记录、库存数量,豹骨购买、使用、库存数量吻合,鸿茅药酒的豹骨购买、使用均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鸿茅药酒事件”爆发后,鸿茅国药经过相关部门多次飞检,其中2018年3-4月,内蒙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鸿茅国药进行了三次飞行检查。此外,还有多次例行检查,60多个摄像头全面监控生产过程,分3批次至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送检,广州、南京两市药检所全项检验,鸿茅药酒均经受住了考验。
既然无毒,那么治病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和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中药是否能够治病一样,300年历久弥新的鸿茅药酒,无需太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