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鸿茅药酒真相直击:产品销量回升的背后 是谁在提振市场信心?(二)
2018.09.28
产品自会说话
其实,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鸿茅药酒便已受到消费者和机构认可,收获了多项荣誉。
1974年起,鸿茅药酒开始出口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俄罗斯、北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赞誉。其中,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纸《建国日报》的国庆特刊,用了一个专版介绍鸿茅药酒,并介绍了当地患者受益的事例。
1997年香港回归,鸿茅药酒被中国轻工业总会列入“97香港回归中国八大特级品牌”,成为内地和香港人民友谊的使者。
而在国家药品评定方面,鸿茅药酒早在1998年就被国家卫生部(时称)批准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2002年2月,鸿茅药酒正式成为国药准字Z15020795药品,后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为甲类非处方药(红色OTC),为全国独家中药品种。
这是在老一辈人努力下,鸿茅药酒取得了诸多辉煌的成绩。而2006年鲍洪升接手后,鸿茅药酒进入品牌发展的新时期。
“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鸿茅国药相继收入囊中,这其中任何一个荣誉,没有足够的产品实力、历史底蕴,都是难以获得的。
也正是基于过硬的产品质量,鸿茅药酒在药酒行业里,做到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而在“鸿茅药酒舆情事件”发生后,虽然销量下滑,却没有出现消费者因产品质量而群体投诉或退货的事件,没有出现经销商退货或终止合作的事件,没有出现员工大规模离职事件。
随着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监管部门通过检查发声定调,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渐恢复,鸿茅国药的元气也在恢复——流言裹挟下的网民声讨,继而引发停产近半年的灾难后果,鸿茅国药默默承受下来,鸿茅药酒销量已稳步回升。
据鸿茅药酒相关负责人对铑君介绍,目前在零售终端,鸿茅药酒的销量已从最低谷的20%回升到35%左右。
对于产品而言,市场也许是最公正的裁判。对于鸿茅药酒来说,流言汹汹之下虽然百口莫辩,好在产品自己会说话。
企业成长的每一步,看似轻松,实则往往是负重前行,如临深渊。对此,鸿茅药酒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而质疑甚至抨击之声也不全是坏事,正应了 “树大招风”那句话,但毕竟,大多数的声音还是善意的,希望鸿茅药酒这样的中药领军企业,能够发展更好。
如果放眼中国企业界,不少知名的优秀企业,也是伴随着各种质疑声成长发展起来的,海尔、格力、联想都是这样。这些优秀的企业,没有因一时的误解而倒下,反而越走越快,越来越好。用好的产品服务有力回应了一切质疑。
现在鸿茅药酒也在这样做,消费者的支持、经销商的不离不弃,员工的坚定团结,监管部门的耐心指导,换来了产品销量的稳步回升。可以说,市场的信心正在修复,消费者的信任感也在加强,企业自身的信心也在恢复,甚至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整个传统中药业的信心。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鸿茅国药在广告管理上再严谨一些,在事件处理上再大度一些;在舆论质疑声中再多一些包容倾听,或许局面就不会如此被动。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如鸿茅国药副总裁鲍东奇对铑君所说:“这件事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研发、生产质量管理上。”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一切善与恶最终都在其面前露出原形。对于鸿茅药酒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最需要的就是沉下心来,耐心打磨,用安全有效的优质产品回应质疑。
在铑君看来,一个拥有300年历史的中药名方,一个关乎几千人生活工作的中药领军企业,不该由流言决定生死,也不该由经不起推敲的所谓“推论”搞得萎靡不前。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中国的消费市场变得更加成熟,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媒体环境更加客观,监管标准也更加完善,我们的企业也应更加自信坦然,真正有竞争力的好产品,也自然会得到市场认可。以上种种,或许才是支撑鸿茅药酒能从危机之中迅速恢复,重拾消费者信心,提振市场、企业乃至整个中药行业信心的根本原因。也就不难理解鸿茅药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了。
对鸿茅国药来说,现状虽有改观,前方却依然并未坦途,质疑之声仍在,竞争也日趋激烈,任重道远的鸿茅药酒,能否能坚持初心,是否能保持这份旺盛生命力,是否能引领行业更健康的发展,铑君将持续关注。